苏东坡因为“遗爱”百姓得以逃过一劫 网络炒股杠杆平台
最近,阅读了作家刘小川所著《苏东坡》一书,发现了另一个视角的苏东坡:他一生虽屡次遭贬,辗转流离全国各地,人生跌宕起伏,却写下了大量积极向上、脍炙人口、流传广泛的诗词歌赋,尤其是还在各流放地、迁徙途中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,遗爱于民、造福于民,为百姓所歌颂和拥戴;尽管时过千年,至今也依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、盛赞不已。
苏东坡被贬惠州时,来广州游玩过一次。他听闻和目睹广州民众因长期饮用劣质水而患疾病的人不少,便建议当时的广州太守王古寻找新的水源。王古是他好朋友王巩的堂弟,加上这层关系,王古认真倾听了苏东坡的建议。苏东坡告诉王古:“广州一城人,好饮咸苦水,春夏疾病时,所损多矣。惟官员及有力者得饮刘王山井水,贫下何由得?惟蒲涧山有滴水岩,水所从来高,可引入城,盖二十里以下耳。”他还告诉王古具体的“五管分引”办法,把所有引水的细节,包括天长日久竹筒损坏都考虑到了,建议改用瓦筒引水,“永无坏理”。王古一一采纳。
通过两年的努力,广州百姓的饮水工程顺利实施。十万贫下户,从此饮清泉。百姓喜气洋洋,奔走相告,争相打听苏东坡。王古太守事后调侃说,苏东坡人在惠州,心却操到了广州。
苏东坡“遗爱”广州成就了一段佳话,还为自己避了一次祸。此事是这样的:过了一年多,朝廷的章惇丞相听说苏东坡在惠州依然“潇洒从容”,舒心惬意,还到处吟诗作赋和题词,便气不打一处来,派苏东坡的世仇程之才来岭南做提点刑狱。临走,章惇暗示程之才找机会做手脚,害死苏东坡。可程之才到了广州,却听到许多人盛赞苏东坡。有人提起苏东坡在惠州为老百姓种药、修桥、收葬无名暴骸骨……程之才听后泪流满面,又有人说苏东坡不仅“遗爱”惠州,还“遗爱”到了广州,为广州百姓引水颇费周折和心神,广州的几任太守俱赞苏东坡是“岭南伟人”。程之才这才彻底动了恻隐之心,主动放弃了对苏东坡“欲加之罪”“兴师问罪”“找茬”的想法。苏东坡也因为“遗爱”百姓得以逃过一劫。
苏东坡“遗爱”于民,浑身正能量,所到之处,不仅能让百姓福泽绵长、感恩戴德,而且还深深影响了当时一些良知未泯的官员,这在古今历史上实属凤毛麟角。1095年5月,苏东坡从惠州再被贬至更荒蛮的儋州时,又途经广州,这次也是他人生最后一次到广州。许多百姓在他离开后听闻此事,追之未及,惆怅若失,叹息不断。
古往今来,当官不容易,当一个“遗爱”百姓的官就更加不容易了。博览古今典集,唯苏东坡独享此盛誉,他忧国忧民、悲天悯人、利人助人的情怀映照出万丈光芒,照亮了历史幽暗的天空。
作者|杨德振
本文责编|张蓓蕾
统筹丨郭芳 林若川
编辑丨陈地杰 莫群
校对丨杨明珠
来源丨《南方》杂志2025年第1、2期合刊 网络炒股杠杆平台